伴随全球化的发展,海外升学愈趋普及。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,简称经合组织(OECD),在本月初刚公布了全球教育概览,其中有关「在本国以外学习」的高等院校学生数字,包括本科生及硕士、博士研完生,一如所料又有了上升趋势。
数字主要是2017年的,在OECD36个会员国,再加上5个主要合作伙伴国,包括中国、印度、巴西、印尼及南非,共有530万学生在本国以外就读高等院校,较20年前上升了一倍有多,1998年的数字只是2百万。
留学的热门地点在那里?
问题的答案估计读者也可猜到:就是英语系的国家。其理至明,全球70多亿人口,日常生活会应用英语的已有近20亿,即全球每4人就有1人会用英语作为其中一种语言沟通媒介,英语作为一种全球通用语(lingua franca)的趋势,语言学家预测应还可维持一段颇长的日子。
「语言就是权力」(Language is Power),精明的家长自然以英语系国家作为子女留学的首选。而且,所谓「英语系的国家」指的只是集中在几个国家而已。看看下表:
此表显示这4个英语系国家占了OECD国及主要合作伙伴国计留学生数目46%。具体一点,在530万高等院校留学生中,约有240万学生集中在表一4个国家,当中美国约有117万、英国53万、澳洲48万、加拿大27万。
若以国家来源看,海外留学生又主要来自什么国家?
答案是亚洲,总数有210万之多;当中86万来自中国,数字亦算惊人。不要以为中国只是海外留学生的输出国,在亚洲区也是其中一最大的留学生输入国。2017年,共有157 000名留学生在中国读就高等院校,位列亚洲第二,仅较冠军的日本,有164 000留学生,少了不足一个百分点。
英语系国家以外的大学
海外留学生只集中在4个英语系国家对家长来说未必是好事。简单的分析就是好的学校及好的学系愈来愈难进。
什么是好?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,姑且以误导性甚高的所谓排名榜为例吧。美国约有3000所不到的4年制大学,再加上2年制社区学院,总数约有4500所高等院校。
2017年,全美共有117万海外留学生就读高等院校课程,平均每所有260名海外生,这只是数学上的计算,实际情况当然不是这样。作为家长的,绝对不希望子女考进一所排名2000或甚至1000以外的美国高等院校吧。
说实话,留学费用不菲,在没有其他可信且易得的资料下,家长自然的希望把子女送进在排名榜内获取较高名次的学校,如此,僧多粥少,竞争只会愈趋激烈。
英澳的情况也不相伯仲。全英只有不足170所高等院校可颁发学位,2017年却有53万的海外留学生;澳洲的大学则更少,公私合计只有42所,海外留校生却有48万之多。
家长若想子女进一般人心目中好的英澳学校,如英国24所的The Russell Group,俗称红砖大学;澳洲「八大」Goup-of-8,子女成绩一定达优良程度才可以。
那么除英语系国家外,其他还有什么国家可考虑?在OECD教育概览中,紧随英语系美英澳三国后,海外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依次是俄国、德国及法国。
俄国虽是世界大国,但港人知之不多,印象且多停留在苏联共产主义年代。但俄国军事实力,特别是核武与美国并驾齐驱,科学家、艺术家、文学家名人辈出,数学教育更是执世界牛耳,如有因缘,留学俄罗斯也未尝不是一个选择。
至于德法是欧洲强国,德国之科学乃至人文科学全是位于世界顶尖;法国之艺术、时装等学科亦是独步全球。
此三国暂时港人选择留学的不多。一则是认识不深;再则是语言问题。其实这些国家,特别是德法已有不少大学专为留学生开始以英语为沟通媒介的课程,问题是我们的学生能否走出舒适区(comfort zone)这个心理难关。
-END-